捷报!我校在第 19 届中国好创意大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者:熊涛发布时间:2025-08-14浏览次数:10

本讯网(记者 赖晓燕)8月11日,第19届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名单正式公布。在此次大赛中,我校师生齐心协力、奋勇争先,在中国传统文化类、服装服饰与虚拟时尚类、创新创意产品类等多个赛道中表现突出,取得了国家级奖8项、省级奖项20项的优异成绩!其中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在广东高校省级荣誉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4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印证了我校在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英文名:“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或者“中国创意挑战大赛”),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赛项,是我国首个涵盖数字艺术、数字设计、数字创意、数字媒体及数字技术创新领域,规模大、跨学科、多专业、参与院校多、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

国赛获奖名单(赖晓燕 供)

 省赛获奖名单(赖晓燕 供)

  在国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珠宝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何泳诗、周凯茵、杜天殷的作品《观》聚焦60后与00后,以独特视觉语言展开对话,通过短视频形式呈现。作品深入探讨00后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婚恋观,以隐喻方式展现00后在婚恋观上的独立思考与挣扎,同时传递出尊重传统、守护自我,鼓励00后积极面对未来婚恋关系的呼吁。在素材收集阶段,团队深入调研两代人,通过访谈、问卷、文献查阅等方式,挖掘婚恋观背后的故事。

国赛一等奖作品《观》(赖晓燕 供)

作者:何泳诗、周凯茵、杜天殷 指导老师:易早

  荣获国赛二等奖的珠宝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蓝钧霆的服装设计系列,以末日废土为背景,融合游牧民族的自由精神与末世生存的实用美学。在色彩运用上,选取风化的陶土褐、锈蚀的金属红和荒漠砂岩黄等大地色系,呼应荒芜世界的沧桑感;剪裁方面,结合游牧袍服的流动廓形与废土风格的破坏设计,如不对称下摆、补丁拼接和做旧处理,既体现迁徙文化的随性,又展现末日环境下资源拼凑的生存智慧。

国赛二等奖作品《末日缝痕》(赖晓燕 供)

作者:蓝钧霆 指导老师:赵妍

  获得国赛三等奖的珠宝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陆雯雯创作的吉祥物“金兜兜”,以貔貅为原型,整体采用黄色和天蓝色渐变,主视觉是一个正在吃金币的小人,后背也背着金币。设计灵感源于貔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和好运的象征意义,商人和百姓喜爱佩戴貔貅祈求财运亨通、生活富足,同时貔貅的辟邪属性也使其成为守护家宅的祥瑞。陆雯雯将貔貅的招财特性与可爱形象相结合,打造了这一独特而富有文化内涵的IP。

国赛三等奖作品《金兜兜-山海经瑞兽貔貅IP设计》(赖晓燕 供)

作者:陆雯雯 指导老师:赖晓燕

  中国好创意大赛以创意为笔、匠心为墨,为高校学生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广阔平台。我校师生此次在该国家级竞赛中绽放光彩,是教学与实践创新融合的硕果。未来,珠宝学院将持续深耕数字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助力学生在创意设计赛道上不断突破,为行业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活力,也期待师生们能借赛事契机,创作出更多有内涵、有价值导向的优秀作品,在数字艺术设计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文字录入: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