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萤光筑梦”实践团——“五育”融合润乡土,红色星火照童心

发布者:熊涛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0

  本网讯(记者 严志洋 邹锦扬 谢玮禧)7月13日至20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萤光筑梦”实践团在严志洋老师的带领下,于古寨中学圆满完成为期七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围绕“赋能成长,点亮希望”主题,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课程,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段充实难忘的学习旅程。古寨中学校长谢永理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对“萤光筑梦”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留守儿童群体虽然面临父母陪伴的缺失,但始终受到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希望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探索知识、畅谈梦想、树立理想。在实践团圆满完成实践活动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谢校长高度赞赏了实践团开展的科普实验、艺术课堂等活动,勉励同学们珍惜时光、树立目标、认真学习,不负时代与父母的期望。他寄语同学们延续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并再次感谢实践团,祝愿活动圆满成功,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实践团与古寨中学师生合照 (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红心铸魂映初心,薪火相传育新人

  实践团将红色教育贯穿支教全过程,以多元形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红色系列活动中,有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保卫黄河》等、庄严升旗仪式、鉴赏红色影视《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实践团通过不同形式与体验,激发同学们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让感恩之心与红色情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把丰富多样的活动带进课堂,引导孩子们深刻感悟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信仰深深扎根于童心,更激励着同学们在成长路上砥砺前行。实践团还创新性地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教授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孩子们用灵动的指尖舞动,生动演绎出“用红色基因传承,用爱心种子破土”的温暖意象,并自发向志愿者比出爱心,实现了红色传承与感恩教育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红色教育活动(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美育润心培素养,巧手慧心探真知

  在传承文化、激发创意中,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设计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解码脸谱色彩”、制作“扭棒生花”、“植物拓印”、“巧手折纸”等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收获技能,点燃热爱,将行动力与创造力作为成长的底色。把京剧脸谱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作为他们美德的核心价值观;把向日葵、蝴蝶等灵动作品作为他们破茧重生的永恒动力;以自然为墨、草木为章,让他们在协作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这不仅培养了专注与耐心,更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艺术创造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更将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在成长中留下鲜活印记。

美育创作现场(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科普启智燃梦想,实践慧心育素养

  以科普与协作教育为核心,让智慧与协作能力成为同学们的“认知望远镜”。实践团设计“生活中的物理”、制作空气炮、气球爆炸等实验,激发同学们内在好奇,点燃探索热情,锤炼体魄意志与协作能力,让科学火种持续燃烧;互联网科普筑起信息素养防护网,引导同学们安全上网,让他们在欢笑中提高警惕,望向更远的星辰大海,让他们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中的后备力量。一场思想的启蒙,一次思维的认知,是让他们成为更自由、更清醒、更韧性的自己,从自己心中寻找栖息。课程在趣味实验中叩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更在多样的团队活动中学会了沟通配合、主动表达与灵活应变,让科学思维与协作能力在实践中同步提升。

互联网科普、物理课堂(麦宝怡 李晓蓝 摄)

  体舞并进显活力,艺术涵养润心田

  艺术课堂是情感表达与文化浸润的载体,能带来艺术熏陶与心灵滋养。实践团将舞蹈、音乐、少数民族艺术体验、“趣味体育课”带入育人理念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映出心中的波澜。实践团成员通过讲解并领学手势舞,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构化情感的微妙流动;放声歌唱作为试错的方向,让他们重新连接身体的脉络;将体育锻炼与劳动教育结合,让他们作为身体能量的释放,也让艺术成为他们生命中一股不竭的源泉和一盏照亮前路的智慧明灯。新颖的视角、大胆的形式、出人意料的组合,打破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让大脑跳出舒适区,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不同观点和生命的状态,让他们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艺术课堂(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硕果盈枝结成长,筑梦未来启新程

  从初遇的羞涩到离别的不舍,从红歌课堂的嘹亮歌声到科学实验的惊奇发现,从手工创作的专注身影到体育场上的协作奔跑,再到颁奖台上的荣耀时刻,“萤光筑梦”实践团七天的支教之旅,成功构建了“红色铸魂、美育润心、科普启智、体劳并进、协作赋能”的生动立体教育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所有成员每节课都陪伴在同学们身边悉心指导,将教室后方的黑板报焕然一新,精心装饰着阳光、星星、花朵等图案,并陈列了同学们在手工课折纸、科学实验等课程中的优秀作品,为他们定格了成长瞬间。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热忱浇灌乡村沃土,播下的红色种子与梦想嫩芽,汲取养分,静待破土成荫。萤光虽微,聚力成炬,实践团将继续砥砺前行,用希望之光照亮更多乡村学子的未来征途,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结课仪式(麦宝怡 李晓蓝 摄)

  萤光虽微,聚力成炬;星火虽小,终可燎原。“萤光筑梦”实践团以青春热忱浇灌乡村沃土,为孩子们架起通往知识、能力与情怀的桥梁,助力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翅翱翔,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奋斗精神生生不息,希望之光照亮未来征途。

  文字录入: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