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萤光筑梦”实践团--红心向党润童心,巧手筑梦助振兴

发布者:熊涛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本网讯(记者 严志洋 邹锦扬 谢玮禧)7月13日至15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萤光筑梦”实践团在严志洋老师带领下抵达汕尾市陆丰市陂洋镇古寨中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古寨中学校长谢永理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对“萤光筑梦”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尽管留守儿童面临着父母陪伴缺失的困境,但他们始终受到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实践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大学生志愿者携手探索知识的奥秘、畅谈梦想的蓝图,树立远大的理想。实践团以“赋能成长,点亮希望”为核心目标,精心设计了涵盖心理辅导、红色文化、影视作品鉴赏等多元课程,致力于拓宽乡村孩子的视野,播撒知识与梦想的种子,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

开班仪式(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红色基因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把红色记忆带入课堂,以红歌传承为核心,创新融合爱国教育与感恩教育,通过系列丰富活动让红色基因与感恩情怀在校园中深度浸润。实践团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等经典旋律融入课堂设计,讲解歌曲创作背景与歌词内涵,引导孩子们深刻感悟爱党爱国情怀。孩子们饱含深情地歌唱,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课程临近尾声,庄严的国歌响起,全体师生肃立致敬,不少孩子眼中泛起了泪花,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与敬意在这一刻悄然流淌。实践团还创新性地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教授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孩子们用灵动的指尖舞动,生动演绎出“用红色基因传承,用爱心种子破土”的温暖意象,并自发向志愿者比出爱心,实现了红色传承与感恩教育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学生上课现场(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美育实践润心,巧手绽放创意

  美育实践以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能力培养为双主线,通过趣味活动让学子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与艺术创意。实践团利用专业所学,采用“成品展示+视频指导”模式,融入三原色原理教学。例如“解码脸谱色彩”、制作“扭棒生花”创意实践活动,讲解京剧脸谱文化中红色忠勇、黑色刚直等形象,绘制个性化脸谱;同学们巧手翻飞,将朴素的材料幻化为向日葵、蝴蝶等灵动作品,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审美创造力,还让同学们将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美育实践课程,让同学们深度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中提升了文化理解、动手操作与审美创造能力,让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在成长中留下鲜活印记。

学生手工创作(麦宝怡 李晓蓝 摄)

科普协作赋能,启迪成长智慧

  以科学探索培养协作能力,实践启迪成长,通过趣味实验与互动游戏让学子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实践团带来“空气动力学”实验课、“击鼓传花”、“万里行珠”破冰游戏,“你画我猜”、“数字炸弹”等实践游戏活动,迅速打破隔阂,让学子从拘谨走向默契,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无形空气能否产生推力?”设疑,通过吹纸片、气球爆破及分组制作空气炮等实验,揭示科学奥秘,点燃探索热情,同学们惊呼:“原来科学是解题的钥匙!”。课程在趣味实验中叩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更在多样的团队活动中学会了沟通配合、主动表达与灵活应变,让科学思维与协作能力在实践中同步提升。

学生课堂实践(麦宝怡 李晓蓝 摄)

萤火聚力前行,静待星火燎原

  “萤光筑梦”实践团在古寨中学的首两日支教,以红色铸魂、美育润心、科普启智、协作赋能为核心,成功构建了生动立体的教育场景。孩子们在红歌中感悟信仰力量,在创作中激发无限潜能,在实验中探索科学真理,在协作中凝聚团队智慧。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热忱浇灌乡村沃土,播下的红色种子与梦想嫩芽,汲取养分,静待破土成荫。萤光虽微,聚力成炬,实践团将继续砥砺前行,用希望之光照亮更多乡村学子的未来征途,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字录入: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