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雨)为迎接第115个三八妇女节,3月7日下午,珠宝学院A7一楼长廊化身为春日里最温暖的创意工坊。由珠宝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学生会共同策划的“梦绘春天,芳华礼赞”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在此举办。活动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与非遗手作实践,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以艺术疗愈为媒介,为校园女性群体打造专属的节日仪式感,传递“每个她都是独特存在”的人文关怀理念。
珠宝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姚勇讲话(史建来 摄)
活动现场布置成四大创意区域。在“画语心声”肖像区,参与同学用马克笔画出最美的自己,丰富多彩的画像引发阵阵惊叹;“笔墨传情”互动区悬挂着很多张手写祝福卡片,参与者在套圈游戏中收获满载心意的文创礼品;热缩片制作区则升腾着暖意,经过高温塑形的手工耳坠在冷却后呈现出琉璃质感,成为抢手的节日纪念品;最受欢迎的是非遗工坊区,螺钿工艺指导老师李然现场演示“裁贝成画”的千年技艺,指导女生们将打磨成薄片的珍珠贝母拼贴成发簪。
活动现场(史建来 苏煜桓 摄)
其中,非遗工坊区活动还邀请到了国际商学院的老师们一同参加。国际商学院院长安然、党总支副书记梁伟滔、珠宝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姚勇、戴玲及两院师生一起,在李然和王宇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非遗螺钿工艺。大家取出一片经过精心打磨的贝壳,将其切割成细小的几何形状,每一片都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接着,大家用特制的胶水将这些贝壳片小心翼翼地粘贴在特制首饰模具表面,拼合成精美的图案。整个制作过程中,师生们不仅学习了非遗技艺的具体操作方法,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亲手制作的体验,让大家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敬畏之心,也在艺术制作中放松了身心。
党员志愿者将螺钿首饰送给宿管阿姨 (李嘉文 苏煜桓 摄)
活动尾声出现动人一幕,2023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宋林根带着亲手制作的螺钿胸针来到宿舍区,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胸针送给在日常生活里给他们诸多关爱的宿管阿姨。由白蝶贝拼出的木兰花在阳光下流转虹彩,宿管张阿姨惊喜接过礼物时,眼角泛起泪光:“没想到孩子们把非遗手艺变成了送给我们的祝福。”这样的温暖传递在多个宿舍楼同步上演,一件简单的学生手工作品成为连接两代女性的情感纽带。
活动合影(张鑫雨 摄)
非遗技艺的沉浸式体验让师生近距离接触传统工艺,是深化文化自信的有效尝试。同时,手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情感交流场域,有效缓解了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正如负责活动的张鑫雨老师所言:“当指尖触碰材料的温度,心与心的距离也在悄然拉近。”这场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化实践,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青春活力,更在校园播撒下尊重与共情的种子。
文字录入: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