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译萱 姚勇)为增强学生在首饰设计领域的实践技能,珠宝学院于11月15日至17日组织了一次为期四天的实践课程。2021级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三位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开展了以“考察非遗文化,探索设计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东泓珠宝城考察:产业链与市场需求
抵达贵州后,师生们首先参观了东泓珠宝城,作为区域内重要的珠宝产业基地,这里展示了珠宝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学生们通过与商户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市场需求与设计趋势的结合点,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学生实地考察现场 (张译萱 供)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历史文化与设计灵感
11月16日,学生们参观了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其中包括能够容纳27米长龙舟的特色展厅和具备贵州多元文化的民族展区。一件明朝嵌宝石五翟金冠特别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这件金冠以其精美的宝石镶嵌和复杂的工艺设计,展现了明代珠宝技艺的高峰。学生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从博物馆珍贵展品中汲取了设计灵感,为后期参加首饰设计大赛等实践创作提供更多参考元素。
明朝嵌宝石五翟金冠 (李园 供)
学生博物馆参观现场 (张译萱 供)
凯里市绣里淘非遗市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下午,学生们前往凯里市绣里淘非遗市集,这里汇聚了多种传统手工艺品,从刺绣到银饰,无不展现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学生集市考察现场 (张译萱 供)
西江千户苗寨:民族风情与首饰设计新视角
随后,团队抵达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学生们通过走访体验,近距离感受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首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文化视角。
潘仕学老师教学现场 (梁文思 供)
西江苗族银饰传习馆:技艺学习与文化体验
11月17日,在西江苗族银饰传习馆,学生们在非遗匠人潘仕学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花丝工艺的基础知识以及填丝、掐丝和定型等技法,并进行了创作实践。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银饰传统制作过程,不仅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也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梁文思 供)
本次实践课程通过考察与技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贵州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了设计实践能力。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还增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未来,珠宝学院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文化与设计的深度融合。
文字录入: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