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 筑青春路 与“童”前行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阳光“童”行实践团前往云浮市河西村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者:熊涛发布时间:2024-07-18浏览次数:10

  本网讯(记者 严志洋 佟妮)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阳光“童”行实践团(简称“实践团”)再出发,爱心支教打造别样课程,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村民家庭,调研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家长交流教育理念;探访预制菜企业,感受党的引领,了解乡村新动态,探索乡村振兴旅程。

支教课堂(晋文杰 兰丽娟 摄)

支教启发赤子童心,品析鉴赏宝石之美

  7月11日,一场小小“鉴赏家”课堂在河西村的村委会展开。为打破儿童发展的教育壁垒,拓宽乡村儿童的知识面,在授课过程中,实践团携带多种宝石样品,通过近距离让小朋友接触、佩戴,直观的分享实物和生动讲解,让他们了解有关宝石学、鉴赏美学的知识;同时弘扬宝玉石文化,传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激发他们对鉴赏宝石的好奇心和自然的向往崇敬,开辟成长道路新可能。

走访调研河西村村民(晋文杰 兰丽娟 摄)

坚持以“鼓励式”教育,实践助力儿童成长

  7月12日至14日,严志洋老师带领实践团走入河西村街巷,对儿童的发展教育问题进行家访。此前,他讲述了调研目的与访谈内容,重点调研内容为关于如何理性对待孩子教育学习及如何看待“百千万工程”大学生支教对乡村家庭影响等问题。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围绕家庭教育,分享了坚持以表扬、奖励、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示范了家长如何早发现、识别、干预潜在教育教学问题,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表示尊重儿童在成长路上的个人选择,也希望大学生“三下乡”在寒暑假期间多向镇、县、乡村等大力推进,这样不仅帮助孩子们探索兴趣,培养爱好专长,打开孩子们的视野展望未来,也能为家庭劳动力协调分配减轻负担;实践团纷纷表示,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拓展问题,团队师生会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用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走访调研预制菜(晋文杰 兰丽娟 摄)

支教探索新方向 党建引领助乡村

  7月15日,严志洋老师带领实践团前往广东众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走访,该企业为政府扶持的预制菜生产企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初步了解,镇安镇现阶段结合山地多、因地制宜,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坐拥特色产业麻竹笋9600亩,年产量高达3750吨,火龙果3750亩,实际投产3000亩,未来将大力发展农业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在镇安政府党委委员邓志军和企业总经理助理何爱香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专注于预制菜生产的企业车间,了解生产工艺与发展目标。邓志军说:“企业将大力发展二期、三期生产车间,并在将来成为行业‘领军者’。不仅要解决本地就业问题,还要力争今年产值两千万。”

  河西村经济落后,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努力发挥组织优势,整合资源要素,强化市场运作,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富民产业项目,推动实现企业和村民双增收。一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刻改革正迅速铺开,激荡起新时代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我们深刻认识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难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与共同努力,共同搭建起一座充满关爱的桥梁,让爱心之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文字录入:熊涛